有一篇文章分析,英语中能与中文“孝”字类似的词是“honor”,但翻译过程中,中国译者很自然地把它的词义滑向了中国的定义。其实,“honor”在英语世界,更多是尊敬之意,与孝敬还有些差异,毕竟西方人没有受到过孔夫子的教导,很难达成同义。
在美国家庭,孝敬父母应该更准确地说是“尊敬”父母。中国孝敬父母是以责任、义务为基础,而美国孩子的成长过程没有受到必须对父母尽责的影响,这也难保ABC们不受其影响,“尽责”意识淡漠。
如此看来,老者不快也能理解。在中国,老人是家庭的中心,“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但在西方,孩子而不是老人成了中心,这肯定与老人的成长方式与基本信条相悖。以中国“孝”的标准来衡量受西方观念影响的ABC们,得到的结果,就是不“孝”,但在西方的文化语境中,ABC的行为也能得到解释。
解释归解释,只是理性看待这件事。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换了西方世界的语境却没能好好传承,确实是一大损失。不知这是孩子的问题,还是华人社会的问题?中国三字经里有句话,“子不教,父之过”,恐怕还是会有些启示吧。 第 1 2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