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地理位置
友情链接
传统文化
为什么说“百善孝为先”

传统文化 加入时间:2017/3/16 19:20:09 来源:  访问量:591
      说孝道,首先就要说到“五伦”。所谓五伦,指的是五种人际关系:父子、夫妇、兄弟、君臣、朋友。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每一个都不能离开人群而独处。而五伦,正是与每一个人都关系最为密切者。任何一个人,能够处理好这五种与自己最为密切、最为重要的人际关系,就可推而广之处理好其他一切人际关系。
  五伦中的任何一伦,都有其特殊的规范,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礼臣忠等。它要求每一个人根据所处的身份地位不同,而各尽己责,如父母的责任要是要慈爱养育子女,子女的责任就是要尊敬孝顺父母,等等。但这并不是说父母对子女要慈爱,而兄长对于弟妹、上级对于下级就可以不慈爱。慈、友、礼、孝、恭、忠等品格是一切人际关系都要遵循的,只不过在父子关系中,“慈”对于父母来说是最主要的,“孝”对于子女来说是最主要的。
  孝,乃是子女对父母、晚辈对长辈的尊敬、依从、感恩的心理。婴孩呱呱落地,从此即与父母家人朝夕生活在一起,其感最亲者,无过于父母双亲。父母对孩子的照顾可谓无微不至,为子女的成长付出了全部的心血。此种慈爱之情,婴儿即能感知。待其稍长,略具智识,即开始教以孝道,即教导孩子体认父母之辛劳,要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回报父母。从小即知爱父母,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长大后就会很自然地爱兄弟姐妹,爱周围的人,爱国家,爱社会,爱人类。而这一切,都是打小从教孩子孝道开始。孝,既是一切教育的开始,又是一切教育的归宿。所以中国人说:“孝,德之本,教之所由生。”
  人的童年少儿时期,是整个人生阶段的预备期。在此阶段培养孩子的孝道精神,普及孝道文化,就是使孩子从小就沐浴在仁爱忠信的光辉里。《论语·学而第一》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者。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欤!”孩子在幼童时期即教以孝道,使孩子从小即明事理,讲道德,则无异于从小就把握住了人生的根本,从小就走在仁爱的人生正道上,这正是与圣人同一本色,同一践履。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人生至此,夫复何求!这正是中国人“百善孝为先”、从小即教以孝道的甚深渊旨所在。



版权所有:三门峡金泰艺术陵园 电话:0398-2182293 传真:2182293
技术支持:三门峡114网络信息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