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地理位置
友情链接
传统文化
铭文赏读

传统文化 加入时间:2008/12/8 11:00:38 来源:  访问量:1210
     “铭”是古代刻于碑版或器物上用以称功德或申鉴戒的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内容多简短,特别是刻于器物上申鉴戒的铭文,文字短小精悍却构思精巧,内容朴素而义理深邃,形式活泼且易诵易记,对我们观察生活、思考生活、表现生活有很大的启示,很值得我们反复阅读、玩味。

    “见尔前,虑尔后。”(《鉴铭》)这是刻于镜子上的铭文,它告诉人们:不能只看到眼前的状况,而需要考虑将来的发展。这对总爱急功近利的人们来说,寓意于镜而又不局限于镜,而是上升到对生活的哲理性认识,言简意赅,雅俗共赏。

    “人之有发兮,旦且思理。有身兮,有心兮,胡不如是?”(唐·卢仝《栉铭》)这是刻于梳子上的铭文,它由头发联想到比头发更为重要的“身”“心”,告诉人们,对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也应经常省察。这则铭文既切中时弊,指出了人们重貌轻德之偏向,又言辞恳切,寓思想教育于温馨的关怀之中,言近旨远,令人感慨万端。

    “砚虽非铁磨难穿,心虽非石如其坚,守之弗失道自全。”(宋·文夫祥《岳砚铭》)在古代,砚是文人不可或缺的工具,人们每天都与它打交道,可谓平常之至,而文天祥却由此得到启示:自己认定的“道”绝不放弃。而作者的经历,也正是这则铭文最好的注脚:在被俘后三年的囚禁生涯中,迭经威逼利诱,始终不屈,以耿耿丹心彪炳史册,可谓惊天地、泣鬼神。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商·汤履《盘铭》)“与其溺于人也,宁溺于渊——溺于渊犹可救也,溺于人不可救也。”(《盥盘铭》)这两则铭文,都是刻在脸盆上的,由于其写作角度不同,给人的启示也各有侧重:前一则告诉人们,要想保持脸之洁净,须每天都去清洗。言外之意是,自己的德行也如这洗脸一样,只有每天清除其污垢,才能保持其高洁。前—则谈的是修养问题,而后一则则侧重于交友:与其沉溺于坏人当中,毋宁沉溺在深渊里——沉溺在深渊里还可能获救,而沉溺于坏人中则无法挽救了。善意的劝戒借人们每天都用的脸盆托出,可谓用心良苦。

    “安不忘危,存不忘亡。”这是武王姬发的几铭。周武王之所以能够受到后世的景仰,恐怕与他的苦心砺志、居安思危是分不开的,而这则几铭,正是他临深履薄而安居帝位的最好证明。我们现在读读,仍不免肃然起敬,诚心喝彩!

    铭,既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也是我国人民崇尚道德、关注做人的传统美德的体现,对我们学习、生活、做人、作文都是很好的借鉴。《语文报》



版权所有:三门峡金泰艺术陵园 电话:0398-2182293 传真:2182293
技术支持:三门峡114网络信息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