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南都周刊:网祭是新时代的新民俗 |
行业新闻 加入时间:2008/11/21 9:47:15 来源: 访问量:8390
|
网祭割裂生死关系 完全可以设想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可能会实现一种相对理想的通灵网络与祭扫仪式感,但即便是这样的电子还原方式,也只是清明传统的一部分而已。换言之,清明祭扫,不仅是生者对逝者的缅怀,也是生者之间相互感知与交流的机会。从清明的习俗传统看,祭扫先人也只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已,更多的意义在于生者更新灶火、驱邪除秽,共同开启一年的新生活。 对于魏女士来说,每年祭扫老人,都是与兄弟姐妹聚会的日子,缅怀老人的一些故事,也成为他们延续家庭传统的方式。她觉得孩子们成家之后,他们这代人开始重新过自己的生活,所以愈发看重兄弟姐妹之间的情谊。不用说他们这个年纪的人不会操作也更不会理解网上祭扫。 从日常生活层面上看,这些市民并没有深度考虑过节日的意义,但就像春节“总要回来”的愿望一样,清明也是他们相聚、交流的机会,他们完全无法理解在家里点鼠标式的祭祀活动。虽然年岁大了身体不比当年,但他们宁愿拥挤过车流人流,从地铁站步行很久来到北京八宝山公墓,好像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对于故人的尊重。 网祭,像电子游戏 习俗是多少年形成的,每个人都在遵守也都在创造,凝结着一代代人的记忆与智慧。早有学者指出,中国人不是没有宗教情绪,而是在一些传统习俗,特别是先人崇拜中表现出来。 因此,习俗并不能与制度等量齐观,不是可以通过一刀切的规则改变与简单的宣传倡导就可以扭转改变的,我们有先人崇拜的传统,我们有除夕守岁的记忆,祭扫与放炮这样的行为,是有其价值和情感上的内涵与支撑的。这不仅仅是行为本身,忽略了动机的行为,就成了一种游戏。 漫画家阿东为此发表了一幅画作,天真的孩子看到父亲通过电脑,已经轻易给爷爷祭扫到2030年了,便问道:“我也帮您把墓扫了吧?”联想到CNN对海湾战争的直播,传播学者批判那就像是一场战争电子游戏,遮蔽了战争的残酷性与道德意义,这种类似电子游戏一样点鼠标的方式,又怎能让我们产生和维持对逝者的尊重与怀念? 同样,从技术层面上看,目前的电子祭祀也完全达不到真实祭扫所能呈现的庄重感,技术是在不断提供各种替代品,或许有一天我们会拥有麦克卢汉所谓的通灵网络,但技术的替代从来都是选择而不是推动的结果,技术替代本身也需要真正的灵感与技能,这也就是电子鞭炮一直没有流行。第 1 2 3 4 5 6 7 8 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