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南都周刊:网祭是新时代的新民俗 |
行业新闻 加入时间:2008/11/21 9:47:15 来源: 访问量:8389
|
百姓声音 网祭,缺乏仪式的庄重 清明节假期,作为2008年中国节假日改制的第一节课,颇有实验意味,就像第一年爆竹解禁,让我们兴奋莫名。但应该记得的是,开禁爆竹后,主流舆论口径并没有太多渲染烟花鞭炮所带来的喜庆气氛,而人员伤亡与火灾发生的数据则不可少。 清明节,报道焦点依旧是交通堵塞和火灾隐患,似乎只有网上祭祀等等“先进文明”的祭扫方式,才能令我们名正言顺地享有清明节日带来的情感满足。在这点上,老百姓是有话说的,他们认为网祭不仅不庄重,也不该用火或是交通堵塞之类的做借口来提倡网祭。以下是一些普通民众的说法,它们可能跟政府口径不同,可能跟民俗学者想法不同,跟一些商业网站的人说法也是不一样。 网祭有违节日初衷 清明节前一周,北京等大型城市的公墓出现了第一批祭扫人流。在没有清明假期的时候,人们自然会利用清明周边的周末假期祭扫,但有了正式假期之后,这样的提前或推后祭扫有了新的意义,那就是将清明三天连续的假期空出来,外出休闲旅游。 杰西卡是某网站的中层管理人员,在清明的前一周跟家人分别去祭扫了两位隔代的老人。她确实有清明三天假期出游的计划,但提前祭扫的原因主要是怕人多,甚至在提前祭扫的时候,他们都分别选择了清晨和中午两个人流相对稀少的时间。杰西卡觉得清明节是否当作旅游节,这完全看大家自己的选择,对于那些原本对清明祭扫没有价值认知的人,清明节就是假期。 杰西卡自称是个很严格遵守家族传统的人,但她觉得身边的人未必会对这个节日如此看重,甚至早就有人抱怨清明假期破坏了五一长假,没法去国外旅游了。上班族是假期旅游的主力军,也是网上社会的主力军,要是他们都点点鼠标网上祭祀了,这个清明节就更成为休假了。 不要老拿火说事 网上祭祀,就是因为不用动火不用动身,而引来一片叫好声。但作为节日来说,这样的状况是我们坦然接受的必然还是要断然解决的偶然呢? 火在人类文化与仪式中是种很奇妙的东西,人们暂时还没法抗拒它的魔力,人们只要自己动火,就永远有酿成火灾的危险。但如果不是信奉火的传奇,奥运圣火传递又如何可以在全球形成风潮呢? 其实很多公墓都有专门焚烧的炉子,这要比自己在坟前烧纸安全多了,而且它们还大多形成了自己的“亚习俗”,比如在锦州的公墓,就提供粉笔,在烧纸之前,可以在炉口写上逝者的名字。第 1 2 3 4 5 6 7 8 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