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南都周刊:网祭是新时代的新民俗 |
行业新闻 加入时间:2008/11/21 9:47:15 来源: 访问量:8391
|
节日,其实都是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但它没有模式化的要求。时代在变化,既然进入了网络的时代,我们也应该以正常的眼光看待民俗在社会流变中的转化。在现代的城市,墓葬基本上没有了,骨灰盒也开始不是主流了,离先人遗骸拜祭的空间越来越小,而且哪怕现在清明有了假期,很多人还是没有时间回老家扫墓。在这样的变化底下,在网上扫墓也是一样的。 今年是给清明放假的第一年。一些评论认为要重振传统民俗,就要完整地保留清明祭祖的形式,包括出门扫墓等等,认为网络祭奠对此是破坏,弱化和虚渺化了,我并不赞同。其实几千年来,中国人的民俗一直就在变,没有真正的原始点,绝对的原生态并不存在,清明扫墓这类也是一样。我们要看到,网络能给清明增加很多新的东西,尤其在情感表达方面,人们写的回忆、思念、献歌在现实中都不能保留,但网络祭奠先人就能做到——对于上网的中青年们来说,网络的表达已经更符合他的生活形态了。只要有了情感的表达。方式是可以不限的。 陆炜 网同纪念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祭奠先人,有具体的形式,也有抽象的要求。传统现实世界的清明祭祖民俗是扫墓等,讲究靠近先人的表达感情与纪念,但我们做网络祭奠平台,并不关注先人的遗骸摆在哪里,我们关注的是纪念的精神,超越时空的怀念。中国的祭祀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的传统并非一下子就会改变得了,当然网络祭祀相比之下也有即时性、交往性和方便性的特点。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空间,网络祭奠不可能代替现实中的扫墓活动、骨灰与墓葬。在这个基础上说,我们与传统的民俗并没有冲突。我们只是作为在这个网络时代,对传统纪念方式的一个补充和延伸。而且一些在城市现实中已经没空间延续的民俗,我们已经在网络上重新再现它,受到很多网友的欢迎。有时这些活动可以说形成了一种新的网络纪念习惯,一些专家还认为这是新时代的新民俗,从线上、线下祭黄帝,到与新浪等门户做网络时代的端午,我们到传统节日都会做一种事情,试图探索一种新的民俗。第 1 2 3 4 5 6 7 8 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