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地理位置
行业新闻
南都周刊:网祭是新时代的新民俗

行业新闻 加入时间:2008/11/21 9:47:15 来源:  访问量:8395

   
      市场经济进驻虚拟墓地
  
      市场化的网络祭奠并不在意这些在现实世界里的禁锢。在深圳“无尽的爱”纪念网,一个在去年清明前建立的祭奠网站,几乎完全模拟了实地扫墓的全过程:烧猪、米饭、白酒、蜡烛、元宝、鲜花……都可以由鼠标拖拽到“墓碑”前,甚至西装、帽子、裙子等冥品也可以由网友选择拉到桶里“焚烧”。“我们系统研究了清明等祭奠习俗的全过程,”营销总监韩凯说,这样高仿真的模拟,可以让人们以环保、身临其境的方式维持清明习俗,韩凯期待这样的体验能在将来使虚拟纪念馆能实现每个100到200元的收入。
  
      在这些虚拟祭奠的网站里,很多虚拟纪念馆都已经在收费了。在已经实现收费的Netor,每个纪念馆的“起步价”(首年年费)是240元。业内人士分析,在互联网上,祭奠网站的用户可以说是“忠诚度”最高的,因为从建馆开始,祭奠者就不会轻易跳到其它地方,而且他的每次悼念都相当于一种感情的延续。在一个杨姓的虚拟祭奠馆,去世者的母亲多年坚持在网上给孩子“送饭”,早、午、晚、消夜从不遗漏,还影响了很多像她这样的丧子的母亲,大家联合着在网络上轮流值班送饭,成为虚拟祭奠界流传着的一个小故事。
  
      对于虚拟祭奠机构来说,这几年更有增长潜力的是墓地的广告——民政部门对网络祭奠的推动,也在影响着各地墓园、殡仪馆等产业的生意(截至2005年底,全国共有经营性公墓1009个,殡葬管理单位681个)。从2001年开始,各地传统的殡葬机构都在加入网上祭奠的商业服务,其中最大动作的是上海殡葬服务中心,不但成立了网上公墓,还捆绑着一众殡仪馆、不同档次的墓园和工艺品公司,在去年称其已有4000万流量。
  
      尽管如此,中国人在网上祭奠先人还只是刚刚开始。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黄涛坦言他只在虚拟世界上祭奠过一次。去年,人大教授余虹离世后,黄涛在学院设立的网上祭堂为逝者点烛、祭酒。作为复兴传统民俗的倡议者,他并不抵制虚拟祭奠。他说:“无论是在家里、网上,还是清明等固定日子到祠堂或先人墓地拜祭,其实都是情感表达的方式。在这个意义上,我想在墓地前敬酒与在网上给逝者写挽言没有太大区别。”(记者 炫风)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版权所有:三门峡市金泰艺术陵园 电话:0398-2182293 传真:2182293
技术支持:三门峡114网络信息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