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生态殡葬,南京渐行渐近 |
行业新闻 加入时间:2008/11/13 10:41:09 来源: 访问量:14786
|
记者:你们所从事的特殊行业,让你们每天都会经历“死别”。你们对平常人的逝去,从与他们亲属交流中所获得的感悟比普通人更多,对此你有什么与我们不一样的认识? 张军利:一对恋人不幸遭遇车祸双双离去,他们的家人在殡仪馆,前半场为他们举行婚礼,后半场举行葬礼。这对特殊夫妻背后的人间真情,让人为之动容;一位小女孩不幸溺水身亡,她的妈妈在葬礼上把她打扮成一个美丽的小天使,在妈妈眼中,女儿永远没有离去…… 但坦率地说,目前的遗体告别仪式,还仅仅是简单的“131”———即默哀10分钟、三鞠躬、再绕场一周;而我们下一步将突破这个传统形式,通过提高殡仪服务水平,将这样的追悼会办成“追思会”,送别逝者的同时,再去怀念他一生的“闪光点”。 我认为,传承殡葬文化的重要形式在于“生命教育”,通过诠释殡葬礼仪,让人们知道这不仅仅是处理简单的遗体告别,而是让逝者一生中值得学习的地方真正传承下去。 据我了解,美国《纽约时报》创办百年来,一直有一个版面叫做《来自墓园的新闻》。直到现在,该版仍是全美读者“最受欢迎的十个版”之一;国内知名杂志《南方人物周刊》每期封底新闻页,就叫《逝者》,让平常百姓怀念他们逝去的亲人,我感觉非常感人、可读、受教育。 举这两个例子的目的在于:亲人虽然远去,但他们的很多精神,非常值得我们怀念、学习。我常说,每座墓碑背后都是一段故事,每个告别仪式都会给人感悟。只要你去“阅读”,去体会,我想其中总会有让你难忘,触动你心底的地方。这其实也和我们倡导的传承殡葬文化的目的不谋而合———留住亲人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更有力地前行。 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页 |
|
|
|
|
|